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穿越之金光闪闪缓缓掉在崇祯面前

第4章 崇祯,你是穷死的

发表时间: 2022-11-28

话说张伟明终于在保存的文章里找到一篇写明朝的,崇祯过去一看,顿时惊呆。

只见标题上写着,明朝那么富有,崇祯皇帝为什么会是穷死的?

震惊,疑惑,彷徨,惊慌.....一瞬间,种种心情交织在心头,崇祯的脸色刷的一下子变白了。

为什么?为什么说明朝那么富有?朕明明穷的连军饷都要发不出来了!为什么说朕是穷死的?难道朕真的死了?朕是亡国之君?那个明思宗不是别人,是朕自己?朕是明思宗?

崇祯脸色发青,看的张伟明是胆颤心惊,连忙安慰,“皇上,皇上,这都是子虚乌有之事,当不的真啊”

对对对,一切尚未发生,大明仍然有救!朕乃大明天子,朕不是亡国之君,崇祯心里面楠楠默念,半晌,崇祯伸手就要去拿手机,准备仔细的看一下文章到底写了些什么。

“皇上,让我先看一看”张伟明连忙拦住。

崇祯愣住,疑惑的看着张伟明,张伟明尴尬的笑了一笑,解释道,“我先看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些避讳之处。”

额,张先生也是一片好心,生怕文章里面会写了些什么不忍言之事吧,崇祯心里面想到历朝历代亡国之时的惨状,心里面一阵悲苦,呆坐在御椅上,无奈的挥了挥手。

张伟明其实只想看一看一些人的名字而已,尤其是明亡时那些投降的人,房间里除了自己,皇帝,太子,就剩下这个太监和侍卫,这两人可别是投降派哦。

张伟明抓紧时间,一目三行,还好,这篇文章是从经济上分析明亡的原因的,只在最后几段提到了破城之后一些人的表现,什么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军,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等等等,最后说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

看到这里,张伟明轻吐一口气,总算知道王德化,王承恩,到底是哪个了,想起刚才崇祯介绍,旁边的这个大太监好像就是王承恩吧。

可惜了,旁边这个侍卫豹头是个小角色,文章里面没有提,只能赌豹头是个忠臣了。

张伟明转过头去,疑惑的问道,“你是王承恩,王公公?”

额,这话问的莫名其妙,王承恩连忙恭敬的回答,“正是,不知张先生有何吩咐?”

“啊,没什么”这个王承恩慷慨赴死,张伟明心中也是极为佩服的,“王公忠义无双,在下佩服!”

王承恩还以为有什么事要他做呢,没头没脑被张伟明这么夸赞了一下,顿时愣住,不知如何回答才好,然后就看见这位张先生把手机交给皇上。

“皇上,这文章所说之事,千万不要当真,就当听故事罢了”张伟明生怕崇祯看完之后做出什么过激反应,还是不厌其烦叮嘱了一句。

崇祯也知道张伟明是好意,轻轻地点了点头,接过手机,准备好好的读一下这篇文章。

没道理啊,凭什么就说我大明朝那么富有,朕怎么没看出来?

王承恩在旁边仔细观察皇爷看那个什么手机上的文章,只看见崇祯看了一会,居然连连点头,甚是欣慰的样子,脸色也红润了一些。

张伟明心里呵呵,这是崇祯看到开头两段了,按照国人写文章的惯例,开头说的是崇祯励精图治,非常勤政,史书记载,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等等等等。

头两段全是写的崇祯的好话,崇祯一边看,一边想,这可是史书公论,看来,朕这个皇帝当的还是不错的。

接着往下看,旁边的王承恩就发现崇祯脸色一变,张伟明心里说道,肯定是看到但是两个字了。

只见崇祯脸色凝固,果然,文章接着就写到,但是,崇祯由于是半路接班,没有受过完整的帝皇教育,勤勉有余,胸怀欠佳,性格多疑,耐心不足,不知民间疾苦,再加上不懂军事,不懂财政,短短十七年,换掉十九任首辅,杀掉七个兵部尚书,搞到最后丧尽民心官心,终于把明朝给弄没了....

看到这里,崇祯终于忍耐不住,啪的一下,把手机重重的拍到桌子上,把张伟明吓了一大跳,心疼不已,可别把我手机给摔坏了。

崇祯看向张伟明,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没说出口,后世的史书,就是这么记载朕的吗?朕就这么无能吗?性格多疑,耐心不足,把大明朝弄没了?这这这....朕是亡国之君?

看到崇祯这幅模样,张伟明就知道他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小声安慰道,“皇上不必放在心上,等到皇上中兴大明之后,这些就都是无妄之言了。”

中兴大明?对对对,有这位张先生的帮助,朕一定能够中兴大明,想到这里,崇祯连忙对张伟明说道,“今后还要劳烦先生了。”

“皇上无须客气,此乃分内之事。”张伟明恭敬的回答。

崇祯点点头,继续往下看。

文章写道,经过几代皇帝的折腾,到了崇祯继位时,他面临的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农民起义,外敌入寇,天灾人祸,财政枯竭,吏治腐败,文官党争,军队孱弱......

崇祯把这七大问题在心中来回默念了几遍,结合自己这十几年的执政经验,心想,可不是吗?这总结的还挺到位。

崇祯接着看,作者以戏谑的口吻写道,历史上的封建朝代,一般遇到其中的三大难题就基本上要亡国了,崇祯何德何能,集齐了七个,难道是想召唤神龙?......

呵呵,崇祯看到这一句,不由得感慨一声,是啊,朕何德何能?集齐了七大难题。但是,这下一句,召唤神龙是个什么意思?要不要问一下张先生?

咦,不对,难道这张先生就是神龙?古往今来,只有朕集齐了七大难题,对哦,张先生不就是凭空出现的?难道是朕召唤出来的?......

这样来说,这所有的七大问题,难道是上天对朕的考验?目的就是要朕召唤出张先生?对了,一定是这个样子的......

崇祯一下子给自己加的戏有点多,稍微思考了一下,决定先把这事放在心里,先看完文章再说。

作者开了一句小玩笑之后,接着写道,关于这七大问题,许多人都进行了很多研究,本文仅仅从财政方面,分析一下明朝存在的问题,为什么明朝商品经济那么发达,可崇祯就那么的穷呢?......

对啊,崇祯心说,我也想知道,你凭什么就说,朕就不应该这么穷呢?

文章接下来拿前面的宋朝,后面的清朝税收数据来和明朝中晚期相比,着重指出,明朝的税收对象和税收结构极为不合理,......

接下来文章所写的具体内容看的崇祯是连连皱眉,旁边的朱慈烺和王承恩只看见崇祯忽然朝张伟明问道,“这是多少银子?”

张伟明一看,哦,阿拉伯数字,连忙说道,“回皇上,这是阿拉伯数字,二千万两”这是统计的宋朝茶烟酒税就有这么多钱。

“这么多?”崇祯大吃一惊 ,问道“我大明有多少两?”

张伟明一目十行,用手一指,“这里写了,二百多万两”

额,居然有十倍的差距,崇祯十分的难以置信,边上的太子朱慈烺和王承恩听到这么多的银子也是惊呆了。

崇祯接着往了看了两段,又问道,“这又是多少银子?”

张伟明也不给他丝毫面子,直接了当的读了出来,“汉唐宋的年收入一般都在五千万两银子左右,后面最腐败无能的清朝也能有八千万两......”

停顿了一下,崇祯等人听到这个数据都是呆如木鸡,张伟明继续念到,“明朝末期,年入四百万两。”   额,这篇文章已经下载很久了,对这些数据没什么印象,张伟明疑惑的问道,“皇上,我大明朝居然只有四百万两,跟唐朝宋朝根本没法比啊,这文章写的是假的吧?”

看着张伟明天真无邪的眼神,崇祯尴尬的笑笑,“这个,这个,四百万两,低是低了一点......”

崇祯内心的话没好意思说出口,要是真能有四百万两,朕已经很开心了好伐?

“没事,没事”张伟明连忙安慰,“皇上接着往下看,搞清楚原因就好了。”

对哦,崇祯一想,这么多钱到底哪儿去了?凭什么人家能收几千万两,朕只能收几百万两不到?怪不得这文章的题目是朕怎么就这么穷死了,真是不冤。

接下来朱慈烺王承恩只看见崇祯是一字一句的仔细研读,遇到看不懂的,还低声时不时的问一下张伟明。

文章后面重点指出,明朝由于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农民的缘故,不重视商业和贸易,所以明朝的税收以农业税为主,根本不重视商业税和贸易税,直接导致每年少收几千万两,因此明朝的税收结构不合理。

由此导致第二个严重的问题,由于以农业税为主,后期又实行了一条鞭法,农民交税的时候要卖粮换银子,但往往卖粮的时候,商人刻意压价,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只能卖到很低的价钱,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农民往往直接破产。

另一方面,明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由于文人考上举人之后就会免除赋税,所以明朝的官员拥有大量土地,这些都是很少交税的,很多农户往往也把土地投献给他们,避免交税。

由此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大约百分之五的真正农民却要承担着全国百分之七十的税收,这些农民,无论如何也是支撑不起这么庞大的一个帝国的。

到了明朝末年,天灾不断,最后加征的三饷,彻底压垮了这部分农民,实在是活不下去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农民自然而然的要起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明朝彻底丧失了民心,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