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李华的白日梦

第10章 屋檐下蹲一排

发表时间: 2023-03-06

又一个月飞快而过,月底月考结束放寒假,寒假持续一个月,到农历的初十回来上课。这次考试的成绩要回来才公布了。

我收拾好行李,走回了小姨家,我要在这里一直待到爸妈打工回来,再和他们回镇上的自己家。弟弟因为在乡上读初中,放假了就去镇上的舅舅家或者邻村的外婆家。

在小姨家,除了看书就是带小孩了。小姨家两个女孩,一个八岁一个两岁,三胎怀的查的又是女孩,就打掉没再生了。反正姨父看着不重男轻女,对小姨很不错,对我们这些娘家亲戚也很好,他唯一的爱好是打麻将。

我偶尔抱着小表妹满县城的转,县城不大,在周边的街道逛上一圈,买包小零食吃着,小表妹就很开心。在家里的时候,放上天线宝宝的电视,她能看上好半天,看累了就自己玩玩具,要喝水上厕所就来叫我帮忙,我们忙着自己的事情。快到饭点了,就开始煮饭炒菜,等他们回来一起吃。

日子过得挺悠闲,没有手机网络,反而没有焦虑感。就这么悠闲的过了两个多星期,来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姨告诉我,我的爸妈今天晚上就能到县城了。晚上左等右等,一直到零点后,他们才到了家门口,原来是高速堵车了。

妈妈烫着卷发,一看就知道是为了过年新烫的。他们带着大包小包的,拿出给小姨家带的礼物,吃了小姨给他们下的面条,简单洗漱了一下。分配了床铺和地铺,大家各自睡去。

第二天用过早饭,爸爸妈妈和小姨结了结帐,然后拎上大包小包,带着我一起坐上了回镇上的班车。大半个小时后,我们下了班车,到达了镇上的中心车站,然后沿着国道继续往西走,走上不到五百火,往右一拐,直走到最后几栋楼,我们家就是中间的一栋了。

房子一楼租给了一户人家,一年才几百块,因为我们全家长年不在家,不住人就没有什么人气,所以租了出去。

当年是欠债建的房子,所以建完了只简单装了二楼,一楼只刷了层水泥。正门前有一小块水泥空地,一楼进大门就是大厅,左手边并排两间房间,大厅的那头是去二楼的楼梯,左边的门口进去是饭厅,饭厅再往左是厨房,往前的门口就是后门了,后门出去是一个小屋檐,靠右边是一个小的卫生间,房子的外面是几小垄土,用来种点菜,卫生间出来的化粪池留了一个小口,用来浇菜。菜地左边是别人家的猪栏,右边是另一户建的半人多高的小房子,用来养鸡,所以只有一面做了篱笆。二楼的格局和一楼基本一样,只是前门那里多做出一米多,没有做成阳台,而是做到房间里,所以二楼的面积要大一些,除了和一楼一样的两个更大的房间,在客厅的位置也做出来一间房。爸妈住这间房,我住他们隔壁有大窗户的房间,弟弟住我隔壁比较暗的房间。

回到家里,简单收拾下行李,然后打开所有窗户通风,开始大扫除,一年没住了,每个角落都要打扫,倒水拖地,擦桌子,洗锅碗瓢盆。烧蜂窝煤升灶火,烧水。三个人忙到近中午。老爸提前一点出去采购大米,油,简单的调味品和几个蔬菜,中午虽然晚一点,好歹在自家吃上了饭。

下午去外婆家把弟弟接回来,同时大采购过年要用的食材。先采购一部分,后天是我们镇的集市时间,到时候集市上的东西更齐全得多。

各种肉类,腊肉,鲜肉,腊鸡,鲜鸡,腊鱼,鲜鱼,腊肠,牛肉,腊猪肝,可以存放的蔬菜,萝卜,菜头,干菜,笋干,香菇木耳,鸡蛋,各种水果点心干果。平时不舍得吃的,过年有亲戚来走动,怎么说也要备上一些的。

镇上的夜晚基本没有什么夜生活,除了中心地带的一个网吧,几个小吃摊子,几个零星的铺子还开着门,其他的全关门看电视睡觉了。特别我们这一片住得靠山的,夜晚就显得更安静,星星也要亮堂许多。

这被子才晒了半下午的太阳,还是有股子味道,但是白天的忙碌让我不得不忽略这些沉沉睡去。

小小的镇上,出个门随时能碰上个同学,之前的同学有和我一样继续读的,也有回家务工务农,学开车等等的,大家再见面都成长了许多。

赶集的这天,除了市场里面人满为患,外面的所有空地也全被占满,卖什么的都有,附近几个村的也都赶大早挑着各种菜来摆摊售卖。我陪妈妈去采购,像小时候一样,她碰到一个熟人就要聊上大半天,我实在不理解这种浪费时间的行为,聊的话题也都是没什么信息和营养的,但是这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呀,就是这个小镇的人际关系的维系方式之一。

经过问价,比价,砍价,挑选,付钱一系列的操作下来,我们终于提着几大袋的东西回家了。这还没买完,下午他们还要来买桔子瓜子什么的,太重太多,只能分批次来买了。吃不完的,到时候通通拉去外婆家就好。

有爸妈在,我们要操心的事不多,看书看电视,他们都不管你的,偶尔叫你去搭把手出个力什么的。除夕这天,贴红对联,挂福字,洗过年澡。晚八点,准时聚在电视前看春晚。

那时的春晚挺有看头的,小品个个是精品,中间串着歌舞杂技的,在主持人的深情祝福和难忘今宵的歌声中,迎来十二点的钟声。老爸准时拿着一挂鞭炮去窗户那里放,此起彼伏的炮竹声要持续好久。我们家没有守夜的习惯,看完春晚放完鞭炮就去睡觉了。

早上五六点,就开始有人放新年的鞭炮了,一直到七八点,鞭炮声陆陆续续的,没个停歇。起床穿新衣,吃了面,出门给左邻右舍拜年。初一都是呆自己家,初二才出门走亲戚拜年。

这边拜年的习俗就是拎上一袋点心一瓶酒或者一箱什么饮料去亲戚家里,碰到特别老的长辈,给个红包,碰到小孩给压岁钱。所以出门拜年,经常要带很多东西,因为拜年不会只去一户人家,去了外婆家,那和外婆一起住乡下的两个舅舅也要,大外公小外公家也要去吧。

那时候提倡人多力量大,鼓励多生。一大家子全聚在一起,四个舅舅,两个姨妈,总共七户人家,每家基本两个小孩,将近三十个人,年年过年都热闹得很。男人们聊天打糍粑,女人聚在厨房烧火做饭,孩子们满村跑。

我们最喜欢的是后屋的河边坝上,水被引到坝上的小溪里,洗衣服洗菜洗碗筷的喜欢来这里洗,而夏天,这里变成了小孩子的天堂,洗澡玩水,有时候还能摸到鱼。

等到饭做好了,男性长辈陪外婆坐一桌,这桌人都是要喝酒的,剩下的其他人都在另一桌,说是另一桌,但是因为根本坐不下,大家都是盛好饭菜,去屋檐下蹲一排。蹲着吃饭,在我们这还是挺常见的。

吃完饭收拾完,喝醉的就去睡觉了,没睡的就带着小孩和拎来的东西去拜年。拜完年再回外婆家,收拾的收拾,玩的玩。下午大部分就要分头回去了,回去之前约好明天去哪家吃。

要回家的时候,拜过年的亲戚拎着回礼过来了,还有加上外婆的回礼,大多是一些糍粑鸡蛋等。开车的继续开车回去,我们一家没有车子,五公里的路,如果一直拦不到小三轮摩托车,我们就决定走路回去了。

初春的草地嫩黄青翠,除了田里紫色的草籽花,地里连片金黄的油菜花,小山坡上半熟的野树莓,再有就是路边野生的野荞了,这时候的野荞最嫩,摘一把回去炒蛋,比韭菜还完美。

之后的一个多星期,就是在轮流请客吃饭中度过,很快到了要回校的日子。老妈给我炒了一大碗榨菜炒肉,还有辣椒酸菜,这两个菜能留得久一些。我带上行李,踏上了去县城的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