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868文学 > 现代都市 > 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精品篇

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精品篇

折耳根的猫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姜甜韩季松是《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折耳根的猫”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海捞针,比在稻田里难抓一百倍!要是河滩那边的淤泥下面真有泥鳅,那就好办多了。胡琼芳不怕卖力气吃苦,只要一铲子下去,能挖上来几条泥鳅,毫不夸张,她能把铁铲给铲出火星子来。姜甜也激动得不行。村外大河边的河滩她知道哇,特别大!夏天茭白长出来的时候,大片绿油油的茭白叶,简直一眼望不到头。那淤泥下面要真有泥鳅,哪......

主角:姜甜韩季松   更新:2024-02-18 01:3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姜甜韩季松的现代都市小说《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精品篇》,由网络作家“折耳根的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姜甜韩季松是《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折耳根的猫”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海捞针,比在稻田里难抓一百倍!要是河滩那边的淤泥下面真有泥鳅,那就好办多了。胡琼芳不怕卖力气吃苦,只要一铲子下去,能挖上来几条泥鳅,毫不夸张,她能把铁铲给铲出火星子来。姜甜也激动得不行。村外大河边的河滩她知道哇,特别大!夏天茭白长出来的时候,大片绿油油的茭白叶,简直一眼望不到头。那淤泥下面要真有泥鳅,哪......

《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精品篇》精彩片段


他们村外面有一条大河,大河拐弯的地方,天然形成了一大片滩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渐渐长出了大片的野生茭白。

胡琼芳哎呀一声,懊恼地拍了一下脑门。

“我说我这几天总觉得有什么事情给忘了,今年咱家还没晒茭白干呢,翠芝你先去,我回家拿两个化肥袋子就来!”

听到她妈说要去河滩上掰茭白,姜甜突然又想到了一件事。

“妈,我记得河滩那边淤泥多,下面怕是有不少泥鳅吧?”

胡琼芳僵了一下,突然跺了跺脚:“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走走走,回家拿铁锹,再带两个桶!”

两个?

河滩那边真有这么多泥鳅?

胡琼芳白了闺女一眼:“你忘啦?你小时候我还带你去那边挖过芦根呢。”

这个年代老百姓一般的小病都是不去卫生院的,都是自己在家搞点土方子。

芦苇根就是农村经常用到的一味土方药。

母女俩急匆匆回到家,拿了两个编织袋,两把镰刀。

想了想,还是没拿水桶。

怕女儿不明白,胡琼芳小声对女儿叮嘱道:“回头遇到村里人,你可别说咱们要去河滩那边挖泥鳅,等明天晌午,外边没人的时候咱们再去。”

河滩那边要是真能挖到泥鳅,那可就是他们家以后的“重要货源”了,而且还是不要钱的那种。

稻田里的泥鳅毕竟有限,而是割完稻子之后,家家户户都要把稻茬挖出来,重新耕地种麦子、种油菜了。

到时候田里没有水,泥鳅也活不了,肯定都顺着田埂钻到水沟里去了。

逃到水里的泥鳅,那就是大海捞针,比在稻田里难抓一百倍!

要是河滩那边的淤泥下面真有泥鳅,那就好办多了。

胡琼芳不怕卖力气吃苦,只要一铲子下去,能挖上来几条泥鳅,毫不夸张,她能把铁铲给铲出火星子来。

姜甜也激动得不行。

村外大河边的河滩她知道哇,特别大!

夏天茭白长出来的时候,大片绿油油的茭白叶,简直一眼望不到头。

那淤泥下面要真有泥鳅,哪怕到了冬天,他们也不愁弄不到泥鳅了。

而且……冬天泥鳅难抓,到时候价格肯定还会涨起来。

老妈说得对,这件事情不能让村里人知道!

不然等入冬之后,地里没活儿了,要是村里的男人们都跑来挖泥鳅,她们母女俩怎么抢得过那帮大男人?

母女俩一边商量着什么时间点去挖泥鳅能瞒过村里人,一边急匆匆赶路,没一会儿就走到了村外,远远就能看到河滩边已经有好些人在掰茭白了。

野生的茭白个头不大,但问题是它不要钱啊!

而且掰回来的茭白除了可以炒菜吃之外,还能切片晒干了,冬天拿来炖肉吃特别香。

主要也是这个年代的老百姓还吃不起大棚蔬菜,冬天地里除了萝卜白菜,就是芫荽菠菜大蒜那几样,一吃几个月,都要吃吐了。

所以每年夏秋季节,勤快的主妇们都会晒很多干菜,什么茄子干、豆角干、莴笋干、芝麻叶、白菜干、黄瓜干、土豆片、黄花菜之类的。

他们村因为占据了“独特的地理优势”,离河滩最近,所以每年还有很多人家会去河滩那边割茭白回来,晒茭白干。

一大片望不到头的野生茭白,压根都不用抢,胡琼芳冲着河滩吆喝了一声,听到胡翠芝的回答,立刻顺着声音走到她这边,放下化肥袋子,拿起镰刀就开始割了起来。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十二岁,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姜甜的第一反应,不是跑去买房子。

因为这时候国内还没有房地产这个行业。

也不是去买股票,因为这一年距离上交所成立还有好几年。

姜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把抢走了亲妈手里正准备“交公”的三块五毛钱。

“甜甜快把钱给我,这钱要给你奶的。”

胡琼芳吓了一跳,左右看看,发现婆婆和二叔子都不在,忙小声安慰道——

“我知道你想交学费上学,再等等,妈一定攒够钱送你回学校。”

看着她妈双手的指甲缝里,还藏着洗不掉的淤泥,姜甜眼圈一红。

咬咬牙,狠心把那卷还沾着鱼腥味的毛票子,塞到了自己裤子口袋里。

过去的几十年里,姜甜无数次的想,如果时光倒流,能让她回到初二辍学这年该多好!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她一定不能让她妈什么都听她奶奶的。

一定不能让她奶奶要走她爸的死亡赔偿金!

也一定……不会再让那个人面兽心的二叔,把弟弟姜诚拐骗到黑砖窑里。

八十年代的黑砖窑,就是拿工人的命在赚钱啊!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被骗进去,还能活下来吗?

她弟弟姜诚那么聪明,从小就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小神童!

结果就因为二叔想用她爸的死亡赔偿金上大学!

就因为这个家只能供得起一个人上大学!

弟弟就被那个黑心肝的畜生给哄骗进了黑砖窑。

姜甜至今还记得,前世,她和妈妈是弟弟失踪后的第七年,才从警察手里,接到了被公安从黑砖厂窑解救出来的弟弟。

那时候的姜诚,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傻子!

后来为了给弟弟治病,她和妈妈一起去城里打工,本来奶奶答应得好好的,帮他们看着弟弟。

可谁知道,等到过年的时候,她和妈妈带着辛苦打工攒下的钱回来,准备带着弟弟去省城看病,迎接他们的,不是活生生的弟弟,而是一个小小的坟头!

还有奶奶轻描淡写的一句解释——

“我哪看得住这个小疯子啊?他自己跑出去,跌到茅厕里淹死了,能怪我吗?”

扑在儿子小小的坟头上,妈妈哭得昏死过去,可她们却没办法怪奶奶,为什么弟弟出事淹死了,家里都没给她们打个电话。

那时候虽然城里很多人家已经装了电话机,但他们村却只有村委有一部电话,而且她和妈妈在外面打工,居无定所,就算家里想打电话给他们,也根本不知道打哪个号码。

弟弟就这样没了,妈妈一病不起,躺在床上起不来。

可让姜甜寒心的是,他们家都这样了,奶奶居然还理直气壮的跑过来,让她和妈把进城打工挣的钱“交公”。

因为二叔在城里上大学,每个月都要一笔不小的生活费。

“琼芳啊,你想开点,孩子没了,咱这日子还得过下去啊。”

“甜甜一个姑娘家的,以后嫁人,没个娘家兄弟帮衬,还不被人给欺负死?”

“你听妈的,咱们好好把甜甜她二叔给供出来,等她二叔大学毕业,到时候分配个好单位,有她二叔给她撑腰,往后看谁敢欺负咱家甜甜!”

“我知道诚诚没了,你心里苦。可你也要想想甜甜。”

“你把钱给我,叫她二叔好好上完大学,以后他一辈子记着你这个大嫂的恩情,一定会把甜甜当成亲闺女的。”

前世,奶奶就这样软磨硬泡的,要走了她和她妈打工大半年攒到的钱。

那时的姜甜并不知道,她和她妈从牙缝里省下的钱,供养的,居然是害死她亲弟弟的凶手!

她也不会知道,就因为奶奶要走了这笔钱,后来妈妈重病的时候,她拿不出钱给妈妈治病,妈妈才会走的那么早……

不过,这一切都不会再发生了。

看到她妈胡琼芳一脸为难的表情,姜甜心头一动,抱住了胡琼芳的胳膊,凑到她耳边小声道——

“妈,我成绩不好,这学不上就不上吧,反正我也不爱上学,但是诚诚不一样啊!”

“你想想,诚诚成绩那么好,连校长都说他以后肯定能考上大学,咱家这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

说着,姜甜冲隔壁努了努嘴:

“二叔比诚诚大那么多,我奶又偏心他,万一我奶把咱家的钱都拿去给二叔上高中考大学咋办?”

“以后轮到我弟要考大学的时候,我奶两手一摊,说家里没钱了,难道你还能把我奶拖到集市上,卖了换钱?”

想到从小就是个“神童”的儿子,胡琼芳犹豫了。

这些年,他们夫妻俩一个在煤矿挖煤,一个在老家种地,累死累活的,还不是为了能让两个孩子都有个好前程?

因为二叔还在上学,婆婆又是个寡妇,所以姜家至今还没有分家。

按照家里的规矩,他们夫妻俩挣的钱都是交给婆婆,再由婆婆根据家里的开销,统一分配。

包括全家人的地,也都是放在一起种的。

不过因为二叔要上学,奶奶年纪又大了,所以家里的地,基本上都是胡琼芳一个人在忙活。

一年到头累死累活的种地、养猪,赚的钱都交公了,也不知道婆婆怎么花的,到头来居然连大女儿姜甜的学费都拿不出来。

要不是为了给姜甜攒学费,胡琼芳一个女人,也不会半夜摸黑到田里钓黄鳝了。

胡琼芳很怕黄鳝和蛇这种软趴趴的东西,但为了女儿能上学,她也只能强忍着恐惧,去赚这个钱。

乡下很多东西都不值钱,但野生黄鳝还是有人收的。

一两以上的黄鳝,收购价就有三毛五一斤,胡琼芳攒了两天,才卖了三块五毛钱。

本来她想和婆婆说,以后她卖黄鳝的钱都单独留下来,等攒够了学费,就让姜甜去上学。

她也知道女儿成绩不算特别拔尖,但至少也得把初中念完吧?

这个时候的农村,女孩子能拿到初中毕业证,以后找婆家都会被人高看一眼。

胡琼芳和丈夫都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他们夫妻看来,儿子女儿都是他们的心头肉。

做父母的,哪怕孩子再愚笨,也总想尽量把孩子的未来安排得好一点。

更何况她并不觉得女儿姜甜有多笨,学习本来就很难,她自己小时候读书还不如女儿呢。

只是——

“这钱不给你奶,行吗?”

姜甜抿嘴一笑:

“妈你啥都别说,奶问起来,你就说这钱给我拿去了。”

“等她来找我,我肯定让她说不出话来,搞不好还得再给我点钱呢。”


就在他妈和他姐僵持不下的时候,神助攻姜诚同学开口了——

“妈,要不就让大姐先休学一年吧,不然初二跟不上,初三就更麻烦了。”

“我已经在看初一代数了,等我弄懂了,就先给大姐补补课,争取让她代数能考到80分以上。”

“这样明年她复学的时候,代数就不用花太多时间了,等领到新书,我再和大姐一起学物理跟几何。”

“大姐其实不笨的,就是初中理科题目陷阱多,大姐老实,看不懂,先休学一年也好,等我学会了,我给大姐补课,争取让大姐能上普高线。”

姜诚跟跟小大人似的,给他大姐认真规划着升学路线。

也不知道他一个四年级的小屁孩,到底从哪知道了这些“升学秘籍”。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学霸天赋技能?

胡琼芳仔细听了儿子的分析,居然赞同地点了点头。

她没有告诉一双儿女的是,其实她小时候学习也不好。

上了三年学,二十六个拼音字母还经常念错。

造孽!

女儿肯定是遗传了她的学渣基因!

想到这里,胡琼芳略有些心虚地搂住女儿,拍了拍女儿的脑袋瓜,安慰姜甜:

“休学一年也好,在家把初一没看懂的书本再好好学一遍。”

“那个代数什么的,让你弟抓紧学!等他学会了再来教你。”

姜甜:“……”

你闺女倒也没有学渣到这种程度。

算了,她妈答应让她休学一年就行。

就这样,胡琼芳陪姜甜去学校办理了休学手续。

班主任还想劝两句,又想到最近听到的传言,说姜家一口气死了两口人,紧接着又分了家,现在姜甜家这边就剩下她们母子三个。

估计是胡琼芳一个人,又要种地,又要管着家里的吃喝拉撒,实在忙不过来,只能让大女儿先休学回家帮忙了。

这种事情,在这个年代还挺常见的。

别说休学回家帮忙了,有些刚上初中就定了亲,婆家那边催着早点结婚的,还有直接退学嫁人的呢。

想到这里,班主任重重叹息一声,帮着盖章办好了手续。

临走的时候,还叮嘱姜甜,要是家里不忙了,最好还是能克服困难,把初中毕业证给拿到,这样以后就算出去打工,好歹也有个初中文凭。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老师,是真的一心为学生着想。

姜甜乖乖点头答应了。

结果没想到,从校长办公室走出来,走到他们班门口的时候,班里突然冲出来好几个同学围住了她。

“姜甜,你真的不能来上学了吗?”

“要是为了农忙割稻子的事情,你别急啊,到时候咱们组织同学去给你家割稻子。”

“就是,你家也没几亩地,大家一起帮忙,很快就割完了,要不你和阿姨说一声,还是回来上课吧?”

同学们叽叽喳喳。

胡琼芳也忍不住动摇起来。

姜甜非常感动,然后毅然拒绝了同学们的好意。

“我爸刚走,家里就我妈跟我弟,我不放心……”

一帮女同学们都忍不住哭了出来。

农村女孩子,能坚持念完初中不容易,她们都觉得姜甜这一走,说是休学,八成是不会再回来继续念书了。

为什么家里有事,牺牲的永远是她们女孩子呢?

姜甜被她们哭得头皮发麻,赶紧拉着她妈跑了。

再待下去,她妈肯定就不想让她休学了。

家里少了两口人,虽然空旷了些,但他们母子三人相依为命,家庭气氛居然比汪春妹在世的时候还要温馨很多。

因为要“守孝”,他们连平时亲戚间的请客吃饭都不需要去了,每天的生活都非常规律。

早上,胡琼芳天不亮就爬起来做早饭,煮猪食,喂鸡。

那头踩死汪春妹的“肇事猪”,已经在准备汪春妹葬礼的时候杀了待客了,也算是死得不冤。

现在家里还剩下两头猪。

这个年代,农村人喂猪根本舍不得花钱买饲料,都是自己每天去打猪草,煮熟之后,拿稻糠、麦麸搅拌均匀,晾凉之后就可以喂猪了。

有时候往里面加点剁碎的红薯,或者洋芋什么的,就算是给猪改善伙食啦。

家里的大猪开始吭哧吭哧进食的时候,姜甜和姜诚也起来了。

简单洗漱一下,姜甜开始扫院子、擦桌子,给她弟把水壶灌满凉白开。

姜诚去厨房把大锅里煮好的红豆粥盛出来,看到旁边还有两个煮熟的鸡蛋,顿时抿嘴笑了。

汪春妹在世的时候,可舍不得给他们姐弟俩煮鸡蛋吃。

一大碗粘稠的红豆粥,就着胡琼芳亲手腌的泡菜,还有酱豆子,唏哩呼噜一顿狂炫,吃饱喝足,姜诚把书包和水壶背上,赶紧跑着去学校了。

临走的时候,还不忘叮嘱他姐把代数第一单元复习一下,晚上他要出题给姜甜做。

造孽哟~她都休学了,为什么还要看书复习啊啊啊!

还是赚钱最开心ヽ(✿゚▽゚)ノ

吃完早饭,姜甜背上家里打猪草的背篓,胡琼芳拿好扁担和镰刀,挑着水桶,母女俩一起去田里收黄鳝钓子。

家里丧事办完之后,姜甜又开始钓黄鳝了。

没办法,现在农村赚钱的门路实在是太少了,做其他生意都要本钱,只有钓黄鳝属于“零成本”创业。

过了一个夏天,田里的黄鳝和泥鳅都吃得膘肥体壮。

今天她们母女俩运气不错,起了几十根黄鳝钓子,居然钓上来二十多条黄鳝,而且个头还不小。

放在沟渠里的一个鱼笼,也进去不少泥鳅和小河虾。

姜甜掂了掂装黄鳝的水桶,嘴角忍不住高高翘了起来。

要是每天都能有这么多收获就好了。

她找人打听过,那些小贩从乡下收了黄鳝,拿到省城,最多能卖到三块钱一斤。

省道靠近乡下,价格没有省城那么高,但卖到一块五一斤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一次,姜甜决定多攒两天,坐车去省道碰碰运气。

要是能找到固定的销售渠道,她都不用做别的,光是钓黄鳝,每天都能赚几十块钱了。

以现在农村的物价,几十块钱,都够她们母子三个一个礼拜的生活费了。

而且还不用花什么成本,简直美滋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