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苏玉长乐的现代都市小说《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畅销书目》,由网络作家“跳跳的鼠”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正在连载中的军事历史《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苏玉长乐,由大神作者“跳跳的鼠”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绿茶,需要茶树,然后炮制,清心润肺,去火解腻。这大唐的茶啊,我是真喝不惯,什么姜啊、胡椒啊、啥东西都往里面扔。真难喝。”苏玉吐槽。刚穿越过来时,苏玉说想喝茶。雪姬泡了一杯大唐的茶,一口下去,苏玉差点没呛死。那味道,绝不想尝试第二遍,真难喝。雪姬重新给皇后倒了一杯。绿茶入口,长孙皇后似乎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畅销书目》精彩片段
李世民刚刚登基不久,内政外交都很紧张,军队需要训练应对突厥。
而后宫和内政多由长孙皇后处理。
朝中不少人说皇后是后宫干政,牝鸡司晨。
说着天灾也有皇后的一份。
“这群人完全是狗咬吕洞宾不知好人心,一群王八蛋,全部杀了!”
苏玉骂道。
虽然这话说得粗鄙,骂得难听,可是皇后听了心中舒畅。
“骂得好,就是一群王八蛋。”
皇后附和道。
上官云又被震惊到了。
皇后娘娘居然说脏话了。
这个苏玉,他有毒吧,三言两语,居然把娘娘给教坏了。
“长孙皇后可是说是千古第一贤德皇后。”
苏玉徐徐说道。
听到苏玉说自己是千古第一贤德皇后,长孙皇后飘飘然,感觉得到了最高的评价。
“她十三岁嫁给李二,生儿育女,辅佐李二夺取天下,特别是玄武门之变时,她抚慰将士,激励士气,李二这皇位有她的一半。”
皇后凤体一震,这个苏玉,如何知道我当时抚慰将士、激励士气?这事情发生在秦王府中,他如何得知?
这家伙...
“特别是那些李建成的余党,比如魏征,他劝李建成杀李二,是长孙皇后见他为人耿直,可以匡正得失,才留他做官。”
噫?这是我跟皇上在寝宫里,晚上睡觉时说的枕边话,他也知道?
这家伙谁啊...
难道他当时也在床上?什么鬼?
“若不是长孙皇后,好些个大臣都已经身首异处了。”
苏玉慢悠悠地说,似乎一切都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完全不顾长孙皇后震惊得脸色都变了。
“说她后宫干政,若不是她干政,这些人早死了。”
“而且,她著有《女则》一书,专门教导女子该如何辅佐夫君,不得干预男人的事情,她怎么可能自己干政,一群白痴。”
雪姬给皇后倒了一杯绿茶。
皇后刚喝半口,就喷出来了。
《女则》这本书还没开始写,还在她的肚子里。
刚才的事情也就算了,好歹是做了,有道是天知地知。
但是知道自己要写《女则》,这就过分了。
本宫还在打腹稿,你小子就知道我要写了?
“娘娘,你没事吧?”
上官云赶紧拿出手帕替皇后擦干净。
苏玉起身,问道:“雪姬,是不是你给孙大娘的茶不对?”
雪姬很委屈:“没有啊主人,我就是倒的绿茶,挺好喝的。”
长孙皇后摆摆手,说道:“不妨事,不是雪姬姑娘的问题,这茶和妾身平日里喝的不大一样。所以一时失态,见谅。”
“忘了说了,这是我制作的绿茶,需要茶树,然后炮制,清心润肺,去火解腻。这大唐的茶啊,我是真喝不惯,什么姜啊、胡椒啊、啥东西都往里面扔。真难喝。”
苏玉吐槽。
刚穿越过来时,苏玉说想喝茶。
雪姬泡了一杯大唐的茶,一口下去,苏玉差点没呛死。
那味道,绝不想尝试第二遍,真难喝。
雪姬重新给皇后倒了一杯。
绿茶入口,长孙皇后似乎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好茶,好茶。”
苏玉躺回摇摇椅,叹息道:“长孙皇后是个贤德之人,只可惜,天不予寿,死得早。”
噗...
皇后和上官仪同时喷出来。
“苏公子,您这是何意?”
皇后惊问道。
天不予寿?死得早?
“哎,没什么,随便说的,都是皇家的事情,我等草民,只管安安分分过日子,吃饱饭穿暖衣,有个水灵灵的小丫头服侍,日子等闲过,岂不美哉。”
苏玉捏了捏雪姬的脸蛋,粉嫩滑。
“苏公子是说长孙皇后活不长吗?”
皇后追问道。
这可是关系到自己的生死啊。
“算了,不说这个。”
苏玉突然不说了,任凭皇后如何问,就是不说。
皇后怕问多了露馅,也就不再追问。
“苏公子有经天纬地之才,有鬼神难测之谋,为何不入仕为官?李二如今求贤若渴,苏公子若是毛遂自荐,肯定会受到重用。”
皇后想试探下苏玉的意思。
这样的人才让她遇到,她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就刚才那一招以工代赈,这是旷世之举啊。
皇后当然不会明白,这个以工代赈大规模推行,并且成为国策,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鹰酱国的瘸腿大统领发明的。
“不不不,现在我若是去了朝廷,会被排挤死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自从曹丕那厮采用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官人法,这寒门子弟就没有出过头。我这里有吃有喝,日子过得多舒坦。何必到朝廷去,跟那群白痴争高低。”
苏玉知道如今不是时候,即便是李世民重视自己,他也无能为力。
朝政被世家豪门把持,皇帝可以换,大家族就是那些,大臣换汤不换药。
长孙皇后默然无语,苏玉所说是事实。
他们也想解决,可是没办法解决。
自从曹丕实行九品官人法,到如今可是450多年,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可惜了这么个旷世奇才,却无法身居高位谋天下,可惜可惜。
看看天色不早了,皇后起身拜道:“今日与苏公子一席话,受益良多,今日天色不早,改日再来拜访。”
上官云马上替皇后披上衣服,系好衣带。
“天寒地冻,招待不周,还请见谅。”
苏玉起身笑道。
“谦虚了,您这饭菜,就是皇宫也比不过。”
长孙皇后再三道别,苏玉送到门口。
“老陈,送送孙大娘。”
“是,少爷。”
老陈送皇后和上官云出门。
走在路上,看到一群孩子拿着粮食喂麻雀。
“老陈,为何用粮食喂麻雀,它们可是糟蹋粮食的。”
皇后惊讶道。
“孙大娘,麻雀不吃粮食,吃害虫,是好鸟,应该保护。若是冬天饿死了冻死了,明年开春,这田里的庄稼可就不好了。”
老陈说道。
“这是苏公子告诉你的?”
“对,都是少爷教的。”
“皇上,臣等只是听说罗艺反了,具体的事情尚不清楚,还请皇上明示臣等,微臣也好出谋划策,为皇上分忧。”
李靖说道。
还是李靖靠谱,先问明白怎么回事。
现在大家懵逼,就知道罗艺反了,什么时候反的,为什么造反,现在到了哪里,兵马几何,行军速度,这些都不知道。
行军打仗,这些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情报。
李世民对杜如晦说道:“蔡国公,你是兵部尚书,你来说吧。”
杜如晦黑着脸,郁闷地说道:“罗艺三天前开始造反的,据说起兵的借口是秦王,说....说皇上弑兄逼父,得位不正。”
三天前?
不就是在苏玉家里喝酒的时候吗?
不但说对了罗艺造反,连时间都对了。
难道他真的有千里眼顺风耳?
房玄龄和杜如晦惊讶的不止是罗艺反了,还有罗艺造反的借口。
罗艺说李世民弑兄逼父,得位不正,那就是说,罗艺和李世民果然有过节。
啧啧......这件事情连他们两位重臣都不知道,为何苏玉知道?
“嘿,我说这个罗艺老儿,平时看着对皇上恭恭敬敬的,居然说这么放屁的话。”
程咬金骂道。
“皇上,罗艺从幽州发兵,必然过东都洛阳,臣请发长安之兵往洛阳抵挡。”
李靖说道。
按理说,罗艺骑兵多,可以学颉利,从长安城北面进攻。
但是渭水之盟后,李世民加强了北边的防御,罗艺善于用兵,肯定不会走北路,必然从洛阳进攻。
李靖和程咬金认为要出兵平乱,而长孙无忌和杜如晦一帮人则是沉默不说话。
此时长安城的兵力不足,罗艺手下的骑兵都是精锐。
原本李世民招安罗艺,就是为了借罗艺之手抵挡突厥的兵锋。
谁曾想反被咬了一口。
真是晦气。
“此事,还容朕三思。”
李世民说道。
李靖很惊讶,这种优柔寡断绝非李世民的作风。
按照他的性格,遇到这种事情肯定会出兵平乱。
当年太原起兵,李渊是不敢的,是李世民用计逼着李渊造反。
再后来,攻打长安城,活捉宋老生,都是李世民用奇谋,每次都很冒险,但是每次都绝处逢生。
今日太反常了。
“皇上,此时不是犹豫的时候,还请圣裁。”
李靖请求道。
李世民知道李靖想什么,摆摆手说道:“你们先退下,邢国公和蔡国公留下。”
李靖愕然无语。
罗艺谋反,这么重大的事情,居然只留下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这些武将一个不要?
这是什么鬼?
“皇上,军机大事,我们岂能不闻不问啊?”
长孙无忌不干了。
刚才说起罗艺谋反,李世民和杜如晦都知道,就把他蒙在鼓里。
他感觉自己失宠了。
“赵国公,你先退下,朕和他们两个商议下。”
李世民微微不喜。
长孙无忌悚然,虽说是大舅子,可君臣有别,李世民发怒了,龙的逆鳞不可触碰。
众臣退下,不敢说什么。
出了御书房,长孙无忌大骂房玄龄杜如晦擅宠。
“列位,自打太原起兵,哪次大战没有我们的份?哪次我们不是出谋划策决胜千里,如今罗艺造反,我们被排挤在外,这还是头一回。”
长孙无忌不忿。
李靖和徐世绩也不高兴。
他们是大唐最倚重的武将,特别是李靖。
没想到这么关键的时刻,他被赶出来了。
“房谋杜断,但是最后打仗还要靠我们,若是他们商量出好法子就算了。若是出了馊主意,各位将军,莫说我李药师不遵皇命。”
其他人一个想法,都是不爽。
御书房里,
其他人都走了。
杜如晦鬼鬼祟祟把门关紧了。
确定门外无人偷听。
“皇上,苏玉这小子鬼神莫测啊。”
房玄龄惊叹。
“就是,三天前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还把他当做笑话。”
杜如晦拍着大腿惊呼。
“哎呀,早知道三天前就该准备如何对付罗艺,如今哪里去调集兵力,如何抵挡啊。”
房玄龄大呼后悔。
李世民看着房玄龄,问道:“邢国公,你那天喝了多少?”
“啊?没多少,半坛酒吧。”
房玄龄奇怪,不是正说着罗艺造反的事情吗?怎么突然问起喝了多少酒?
苏玉的烈酒贵得很,即便是房玄龄也买不起多少。
关键是,苏玉的烈酒限量销售,有时候有钱都买不到。
所以房玄龄当时多喝了十几碗。
杜如晦鄙夷道:“邢国公酒量太差,喝了酒不记得苏玉说过什么。”
李世民鄙视道:“当时苏玉说,罗艺要反,但是我们不用出兵,因为罗艺到不了长安城,半路上自己死了。”
房玄龄猛然记起来,一拍大腿,笑道:“没错,微臣记起来了,记起来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那就别理他,等着罗艺暴毙身亡。”
既然苏玉说对了罗艺造反,那么罗艺半路自己死了的事情,肯定也是准的。
李世民说道:“啧...如果苏玉说得准还好,万一说对一半,后一半不对,罗艺打进了长安城,那就麻烦了。”
李世民可不敢拿自己的江山做赌注。
他必须万无一失。
杜如晦说道:“皇上,此事也简单。”
“如何?快说。”
李世民问道。
杜如晦说道:“既然苏玉说对了罗艺造反,他又说罗艺半路上自己死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罗艺因何而死,什么时候死,他肯定是知道的。我们去苏家庄问一下就能知道。”
“对,如果他说得出来,那就是真的。若是他说不出来,那就是胡扯,我们集结兵力,准备抵挡罗艺大军。”
房玄龄说道。
李世民思索片刻,说道:“对,此计甚妙。若是苏玉真知道罗艺必死,那他肯定知道什么时候,因何而死。”
“正是如此。”
杜如晦说道。
“事不宜迟,赶紧走。”
李世民点头道。
三个人鬼鬼祟祟,悄悄从后门,骑着马往苏家庄去。
悄悄地出城,谁都不惊扰。
苏家庄,苏玉正在逗雪姬。
“公子,够了没有啊,雪姬太累了,不行了。”
雪姬撒娇道。
“未够,继续跳,你这丫头正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要多运动。”
苏玉笑道。
李世民料定是大户,连忙从后衙走到柜台,却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
苏玉?
李世民前脚已经出去了,马上转身折回,拉着杜如晦躲在门口暗挫挫地观察。
刘政会被李世民的奇怪举动惊讶到了。
为何皇上如此?
“皇上,这位苏公子就是来存钱的。”
刘政会指着苏玉说道。
李世民遮住脸,低声说道:“存了多少?”
刘政会说道:“还没点完,门口都是他的钱,估摸着,一千万贯,最少。”
噗...
李世民和杜如晦差点吐血。
原来苏玉是狗大户,是个狗大户。
要知道,此时大唐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才2500万贯而已。
这小子居然一个人有一千万贯的钱。
“皇上,我大唐何时出了这样的大户。微臣主持户部,居然不知道民间有如此巨富,微臣真是失职。”
刘政会摇头感叹。
李世民摆摆手,说道:“此事与你无关,连朕都不知道。”
杜如晦点头道:“是啊,居然没发现。”
刘政会莫名其妙。
李世民是大唐皇帝,不知道苏玉有钱很正常。
杜如晦是兵部尚书,也不用管户口钱财之事。
为何他们两个这样说?
“下次多吃点。”
李世民愤愤不平地进了后衙。
“就是,吃穷他。”
杜如晦跟着进了后衙。
留下户部尚书懵逼地站在原地。
皇上和杜克明说什么?
不过李世民感觉自己被骗了。
昨天杜如晦拿着苏玉的墨宝离开苏家庄,老陈就已经安排好了众人收拾家里的铜钱,准备第二天去钱庄存钱。
今天一早,苏玉坐在马车里,雪姬陪着,老陈开路。
浩浩荡荡的队伍,满满当当的箱子,后面是苏家庄的百姓。
从云阳县过泾阳县,然后过春明门,再到胜业坊,然后是崇仁坊。
玄武门是李世民出入的地方,普通人不得进玄武门。
存钱的马车堵满了打底库门口。
周围看热闹的百姓等了一上午,没见一个人来存钱,本打算走了。
大臣也是,暗自嘲笑李世民计策失败。
没想到此时苏玉出现,数不清的箱子从马车上卸下来。
老陈押解,进了打底库,高声喊道:“苏家庄来存钱一千万贯!”
那些看热闹的官民被震撼了。
一千万贯!
这是假的吧。
俗话说万贯家私,哪里的人有一千万贯的钱。
刘政会正在前面柜台发愁,如果没有人存钱,那就是履职不力,该当问责。
没想到此时苏玉出现,而且一开口就是一千万贯。
前台的小厮大呼:“刘大人,大客户,大客户,不,是狗大户!”
刘政会走出来,拜道:“本官乃是户部尚书,客官您刚才说存多少?”
老陈听说是户部尚书,也知道礼数,慌忙回礼:“草民苏家庄陈氏,陪着我家公子来存钱,一千万贯。”
刘政会确认了数字,震惊到了。
一千万贯啊。
他主管户部,第一次见到百姓家里有这么多钱!
走出门外,刘政会看着满满当当的箱子,手在颤抖。
大户,狗大户来存钱了。
刘政会让前台照看着,自己跑进后衙给李世民报喜。
最新评论